当前位置:百姓医药网聚焦内容

西安交大二附院完成多例高难度关节置换术

2025-08-28 19:21 | 来源:华商网 阅读量:9667   

导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60岁以上人群的症状性骨关节炎患病率高达50%,其中80%的患者合并关节活动能力障碍,因此骨关节疾病也被认为是影响中老年人关节活动能力和降低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关节与足踝病区主任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60岁以上人群的症状性骨关节炎患病率高达50%,其中80%的患者合并关节活动能力障碍,因此骨关节疾病也被认为是影响中老年人关节活动能力和降低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关节与足踝病区主任杨佩表示,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绝大部分终末期关节疾病最为有效的手段,科室已经开展各类数字化技术辅助的关节置换术、关节翻修术、韧带修复重建术等有难度、技术要求高的手术,助力老年人们能继续追求自己的热爱。

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关节外科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关节与足踝病区将数字化、3D打印、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临床工作有效结合,为许多有基础病多发且伴有疑难杂症的老年患者群体带来精准化的治疗。

复杂肘关节假体感染后翻修再置换术

68岁的郝奶奶,20多年前因为车祸导致左侧肘关节粉碎性骨折,做了左侧肘关节置换手术。1年前,老人肘关节肿胀、流脓,肘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诊断为肘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在关节与足踝外病区行假体取出旷置术,并进行全流程管理,最终感染得以控制。今年6月份,老人再次来院,要求重建左侧肘关节。考虑到患者既往感染史,肘关节周围骨缺损较大,周围软组织状态差,血管神经走行变异,手术难度极大。在王坤正教授的指挥下,关节与足踝病区主任杨佩教授为老人定制专用假体,并在科室王春生副教授、田润副主任、孔宁医生的协助下,完成了肘关节再置换术。术后老人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机器人辅助双侧髋关节置换术

62岁赵阿姨不幸罹患强直性脊柱炎,导致右侧髋关节完全融合,左侧髋关节继发股骨头坏死。走在路上时,赵阿姨总因跛行步态招来异样的目光,更严重的是她发现双腿变得长短不一,这种肢体失衡已严重侵入了她的日常生活。她曾在国内多家医院就诊寻求治疗后,辗转到我科就诊。入院后,因为病情复杂,关节与足踝病区主任杨佩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手术方案,进行机器人辅助双侧髋关节手术,实现了双下肢完全等长。术后第二天,赵阿姨即可扶着拐锻炼。

3D打印导板辅助踝关节置换术

“痛得晚上睡不着,出门买个菜都像‘长征’。”术前评估时,张女士向关节与足踝外科杨佩主任倾诉着自己饱受多年终末期踝关节炎的痛苦。杨佩团队根据张女士的病情,为她进行踝关节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在虚拟空间中反复模拟、精心规划,找到她最佳截骨方案和假体安放位置。紧接着,团队将最优方案转化为3D打印的个性化手术导板,做到量身定制。手术中,导板的应用显著减少了依赖经验判断和反复X光透视调整的需要。这不仅意味着更精准的操作、更小的创伤、更短的恢复期,手术时间缩短,也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手术前医生详细给我看了那个用我自己骨头模型做的导板,感觉特别踏实”。术后康复中的张女士,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她感慨到,现在疼痛轻多了,医生说我恢复得很好,真盼着能早点像以前一样,抱着孙子去公园散步!”

反肩关节置换术

陈老师已退休多年,不慎摔倒导致右侧肱骨外科颈骨折,外院就诊后考虑患者年龄和骨折移位情况,建议保守治疗。但随着骨折畸形愈合,陈老师发现右胳膊完全抬不起来,导致平时吃饭、洗漱、梳头这些最普通的动作都成了奢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老师到我院关节外科就诊。在对患者进行仔细检查后,王坤正教授考虑陈老师是骨折畸形愈合伴巨大肩袖撕裂,建议行反肩关节置换术,来改善目前肩关节的功能。最终在杨佩主任、田润副主任、孔宁医生配合下,陈老师右侧反肩关节置换术顺利完成,并在关节外科医护和康复科合作下,开始进行康复治疗。

骨科中心关节与足踝病区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数字骨科技术创新示范中心,是西北第一家且是唯一一家同时拥有MAKO、Cori、键嘉等多家国内外最成熟的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系统的科室。同时,还是西北第一家且唯一一家MAKO机器人亚太培训中心。关节与足踝病区主任杨佩谈到:“在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发展浪潮中,人工智能与医学领域的深度融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关节与足踝病区发展智能骨科技术、提升精准医疗能力,推动微创和精准治疗,让更多患者获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为你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排行
科学抗衰新突破:WISEBIO逆时基活胶囊解锁长寿基因密钥

科学抗衰新突破:WISEBIO